第(2/3)页 见面也有点吃惊,怎么会挑的这家伙。 让卫东才把已经基本勾勒完整的故事剧情拿出来:“……就是这么个喜剧故事,就有点像黎月娥那种乡下来的纯朴干净,被哄着在大城市里笑料百出,但具体要怎么好笑,就得星仔自己琢磨了。” 已经身经百战的发哥忍不住虎爪挠头:“这个故事能拍,但大火的概率很小啊。” 在《英雄本色》之前,他仆街仆了好几年,拍过各种类型的电影寻求出路。 喜剧片、文艺片、鬼片、枪战片、爱情片,古装、时装啥都拍过。 扑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各种上映后仅有几十万港币票房,被称为那几年的票房毒药也是不争事实。 周星星更眼神错乱,既想抓住这个主演机会,又担心扑街的巨大压力,整得话都说不出来。 只有粱嘉辉帮着快速手写成稿:“还需要详细完善剧本,但预算不需要太高,确实适合用来给星仔起步,发哥那边能联络邀请人组织剧组吧?” 发哥翘着二郎腿侧靠在小桌边,随便玩着打火机都帅出天际:“拍摄没有任何问题,导演、摄影、什么演员都能找来,我是怕失败的话,星仔能不能承受住打击,我那几年真是各种睡不着觉,能呆呆的坐在窗前半宿都看着天亮。” 他平素并不太多话,口碑颇有些我行我素的味道。 难得这样掏心掏肺的交流,都是看在让卫东的面子上。 周星星依旧是那种想多交流点,又无从说起的讪讪点头。 粱嘉辉都伸脚轻踢这个菜鸡,哪怕你是装着热情点也要懂人情世故啊。 没想到让卫东摇头开口:“星仔这个电影和你们拍那些都不一样,正好你们仨都在,我把这个原则先说清楚,以后只要有机会跟我这家公司拍片,你们仨的收入都是除了行规片酬外,最后公司赚多少就跟谁平分,我只要尽量不亏钱就行,因为钱对我特别有用,宁愿拿去内地开厂开工,而不是靠电影赚钱,干这事另有目的。” 三人都震惊。 世人都知HK白领工资高,其实演员收入反而很低。 发哥十年前就开始成为电视剧顶流,却根本谈不上买房,所以他才拼命演电影想赚钱。 其实电影也不多,哪怕他到现在成了顶流,一部电影也就二三十万片酬。 所以让卫东当时给粱嘉辉一百万,差不多就等于预支了五到十部的片酬了。 但这家伙光是看让卫东和周星星并肩笑成那样,就自作主张的把钱分一半过去。 反正换发哥、周星星都做不出这种事。 每个人的性格还真不同。 让卫东也是这么表达:“每个人不一样,星仔这个电影按照你完善的剧本,自己排练,自己打磨,练到演出来我点头了,才能组织人手开机,这样没压力了吧,平时依旧每个月工资两万港币吧,辉哥也先这么签?不够或者需要加薪跟我提。” 粱嘉辉没有半点犹豫,调侃的敬个礼:“谢谢老板,这部戏我还是不参与,起码不给星仔惹麻烦,但希望能尽早有机会到内地拍戏,为开厂开工做点贡献。” 周星星持续震惊,但肉眼可见他确实放松下来:“自己排练,自己打磨,这不就跟话剧一样了?” HK拍戏节奏很快,通常一部电影几十天拍完,后期搞搞,半年就能从筹拍到上映。 有时候编剧都是现场临时改稿,更有导演各种要求加戏,哪有让演员慢慢琢磨的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