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让卫东纯属带着三四十年后的心态和一知半解在生拉硬拽。 老钟对他肯定更认可,那就和盘托出当前实际情况。 原来沪海造船厂连巴拿马级货轮的建造经验都没。 六到八万吨级巨轮涉及到的大型分段焊接与精度管理,对沪海造船厂还是空白。 之前最大的也就两万多吨的散货船,还是给港商船王造的,要从东瀛引进图纸,发动机得用汉斯进口,曲轴要从南丽买。 短板多得很。 越级挑战哪有这么容易。 所以让卫东也调整步伐:“行,那就先把巴拿马级作为目标,我们也不好高骛远,尽可能找机会参与,岸机跟集装箱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会尽力帮助找寻这方面的订单。” 好说歹说才算是答应分别做些准备。 一直陪在旁边的吴生云没吭声,等送客之后才呲牙:“这些家伙没有长远眼光,我去找江浙的大船厂,北方大船厂疏通查探下?” 让卫东也知道这种大弯道哪有这么容易变向,自己更没拿到确切的佐证。 笑着拍拍手下臂膀:“他们已经是当前最好的合作方,一步步来,船运公司的情况怎么样。” 吴生云马上眉飞色舞:“大哥的起重船太有眼光了,春节后我们朝着沿岸送了五条,立刻成为码头装卸主力,有些搬运把头还想闹事,根本就比不上我们的机械设备!” 让卫东果然已经有了更长远的眼光:“这可不是好事儿,如果我们在各地导致人力搬运下岗,激化了各地矛盾,是要犯大错误的,赶紧把起重船集中起来,沪海、江州、鄂昌这种大港口大码头可以用,小地方还是缓缓,不要让我们成为导火索。” 吴生云吃惊,但他立刻认为老大说得对,很明显这会儿各地标准不同,沪海、江州这类大城市对民营公司宽容度高点,小地方还真可能闹起来就是资本家的错。 立刻出发做调整。 池世明就更信服老大的“远见”了。 去年所有销售系统集中到江州开会时,他还想趁机寻觅全国各地,起码是省会城市的房地产机会,利用东升贸易在各省会的分公司协助开发房地产项目。 当时让卫东建议他收紧脚步,先把沪海、江州、鹏圳的项目做完。 现在果然发现很多省会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有深厚人脉的当地地产公司。 本就刚刚起步的江明房地产,如果去年分散精力到各地,没准儿都得陷入一片混战。 更不用说各地政策松紧度差异很大。 现在集中资源在沪海、鹏圳发展就稳健得多。 三言两语探讨了目前沪海在建项目的进度,两人拉上老章从隔壁不远的酒店在建工地开始,蒲东在建大厦,船舶房地产开公司的工人新村,三座已经趋于装修尾声的酒店,然后到西郊的国际社区、电子园区的地产项目,挨个儿巡视交流。 尤其是在基本完工,即将投入试运营的电子园区五星级酒店,会合上德叔、老亨他们。 就更坐下来详细探讨细节。 港商被让卫东引入内地两年多,他们和秦羽烨当时选择牛仔服厂这类立竿见影的开厂不同,还是更有底气的做了地产酒店。 现在差不多开始进入收获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