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最好的生日礼物-《被嫡姐换亲之后》


    第(2/3)页

    孟安然在卯初起身,还未穿衣,便先吩咐丫鬟:“快把给你二奶奶的生辰礼先找出来。”

    今日是弟妹十六岁生辰,也是她到崔家后过的头一个生日,她与大爷本商议了好几次该怎么庆贺。哪知弟妹便在宫里有了重任,每日清晨入宫,中午方回,只怕没精神再与他们一起相庆。

    弟妹又本便不爱动。已辛苦了一上午,再叫她过来吃饭,只怕反而对她更是劳累折磨。

    过生日,到底还是要寿星自己轻松、高兴才好。

    早饭,孟安然与三妹、三弟妹和两个女儿一起用。

    “你们的寿礼都交给我,一会一起叫人送去。”她道,“等她回来,你们也别急着贺寿,叫她好好歇歇。”

    “姐姐放心,我们知道!”孟安和忙答应着。

    但她心里其实很好奇:

    崔翰林会送二嫂什么?

    他对二嫂都那样了总不会把二嫂的生日给忘了吧?

    “倒不知崔翰林会送纪恭人什么。”鲁氏笑说。

    “我和你们姐夫也不知道。”孟安然笑叹,“你姐夫问过几次,全问不出来。”

    她又笑说:“不管送什么,咱们今日便知,先等等看。”

    但才用过早饭,王平媳妇便赶着来回话:“奶奶,门上看见二爷回来了!"

    今儿既是二奶奶的生日,二爷提前回家,一定是为了这事!只不知有什么布置?

    “这个时辰?”孟安然吃惊,“他告假了!”

    不但三妹妹、三弟妹,甚至连两个女儿都期待地看着她。

    孟安然自己也好奇!

    清咳两声,她吩咐王平媳妇:“不必特地盯着但若有动静,记得来回。”

    王平媳妇连忙答应着!

    看奶奶没有别的吩咐,她退出正房,脚步不自觉就往西边走过去。

    其实,二奶奶这边规矩大,西院的人嘴也严,消息不好打听平常两房也不用和搞细作似的,

    互相打探来打探去,有事就直接说了。

    今天想必西院的人也坐不住,不知能不能找到一处阴凉,又接了一个婆子递过来的扇子,王平媳妇才坐半刻,就看见这边的人越来越多。

    都想知道二爷会送二奶奶什么!

    她想笑,又忙板住,把人都撵走:“自己的活都没干完,别过来乱看!”

    说了别人,她自己也得走。

    把扇子还给婆子,她虽然舍不得,也只好回去伺候奶奶。

    左右一有消息,她肯定能知道,不过早一刻晚一刻。

    走出去几步,王平媳妇又回头,恋恋不舍看了几眼西院的围墙。

    西院,正房。

    卧房内,崔珏停在黑漆螺钿柜前已有半刻。

    这是夫人平时存放要紧物品的柜子,钥匙由夫人亲手保管。他能趁夫人睡着时私下打开但真如此,也太过不妥。

    罢了。

    换下官服,穿上半旧棉袍,他走出卧房,一径来至厨房。

    正是早饭刚过,午饭还远,厨上的人大半在歇息,有说笑打牙的,有打盹的,还有偷空吃一杯酒搪塞精神的。

    见二爷竟亲来了厨房,所有人都站起来了!

    厨房总管金嬷嬷霎时出了汗,忙跑过来赔笑问:“二爷是想看奶奶今天生日的菜色?席面昨晚就开始准备了,等到时辰就开始做!备的全是二奶奶爱吃的菜,还是二爷有要加的菜?"

    阿弥陀佛,二爷可千万别觉得是他们偷懒糊弄!

    “不必惊慌。”崔珏先说。

    “你们都备了什么菜色。”他问。

    金嬷嬷忙从荤到素报起,一气说完了一长串!

    听过一遍,崔珏对厨房现有的菜蔬肉类已然明晰。

    “给我一间厨房,三个灶。”他平静道,“按糖醋小排、香叶羊排、清蒸鲈鱼、竹笋炖鸡、韭黄炒蛋、清炒莴笋、三鲜汤、百合银耳汤、长寿面备菜送来。”

    六菜两汤,当足够贺夫人生辰。

    金嬷嬷先愣了一会。

    待二爷的目光清清淡淡看过来,她才忙应一声:“是!”招呼众人一起干活!

    二爷这是要亲手给奶奶做饭啊!!

    她忙翻出全新的围裙递给二爷,又笑问:“就让我家那个给二爷烧火吧!论这手上的功夫,旁人还欠着些!”

    崔珏是需要一个帮忙添柴看火的人。

    他系上围裙:“也好。”

    午初二刻,大半菜已做齐,但有几道菜需要现炒才能鲜美可口,还未下锅。

    长寿面更不能提前煮熟。

    三伏未过,厨房又格外闷热,崔珏棉袍后背已被汗水浸湿,亦有汗水不断从他颈上滑落。

    他洗脸,看向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如此形容,不能去接夫人。他该沐浴更衣。

    但若将一半菜色与长寿面假手他人,便不全是他的心意。

    崔珏决定亲手做完。

    纪明遥滑出马车。

    好累。

    热啊!

    这三伏末尾,又无一丝云,太阳当头一照,天地间就好像一个大熔炉!

    她要,洗澡、吃饭、休息!

    纪明遥不为难自己,下了车,便立刻圆润地钻进软轿。

    跟随入宫的侍女捧着皇后、广宜公主、二公主和宝庆郡主送的生辰礼一同回房。

    但她们发现,怎么留在家里的这些人,看见姑娘回来,神色都有些奇怪?像是要笑又不敢,有什么秘密一般。

    “姑爷一早就回来了,正在厨上,亲手给姑娘做了一大桌子菜!”春涧赶着对青霜咬耳朵,“我们先服侍姑娘洗澡,你们也快去洗澡换衣服,可别说漏了嘴!”

    “妈呀!”青霜赶紧捂住自己的嘴。

    她心里替姑娘高兴,又不禁问:“不知姑爷的厨艺怎么样?若不算太好”

    姑娘累了这半天,又是过生日,若连口爱吃的菜都吃不上,也太可怜了。

    “我已问过厨房的人,说姑爷厨艺很好。”春涧笑道,“再说,就算姑爷只给姑娘做了碗面,只怕姑娘也吃得比什么都香!咱们快别多操心了。"

    再叮嘱过其他人,春涧花影忙服侍姑娘洗澡更衣。

    在浴桶里小睡一觉,纪明遥精神了不少,睁眼就觉得春涧和花影怪怪的。

    神情看似正常,但为什么互相连个眼神都不敢对?

    春涧竟还问:“姑娘今日生辰,要不要重新梳妆再去用饭?”

    纪明遥:“”

    “二爷回来了?”她绷住脸,忍住笑。

    春涧拿棉巾的手就一僵。

    纪明遥继续忍笑:“给我挽上头发吧。梳单螺髻。”

    崔珏回来了,他人在哪?他在做什么?

    是啊,今天她过生日!他会送她什么!

    轻轻按住自己的胸口,纪明遥坐在妆台前,发现她唇角紧绷,眼里却是藏不住的笑意。

    算了。

    纪明遥开心让自己笑了出来。

    梳妆完毕,春涧花影便请她去用饭。

    纪明遥想问崔珏,又忍住了没问。

    既然他和她们都想给她惊喜,那她当然要自己亲眼看到哇!

    春涧引她坐在了八仙桌旁。

    桌上已经摆好了三菜两汤:香叶羊排、清蒸鲈鱼、竹笋炖鸡、三鲜汤、百合银耳汤。

    看上去与厨上平日所做稍有不同。

    纪明遥左看右看,还是没见到崔珏的影子。

    她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二爷呢?”

    给她做了一桌菜,他自己人在哪?

    “二爷还在厨上呢!”见瞒不住,春涧便笑说,“二爷准备的是六菜两汤,还有”

    花影忙拦住她:“还有什么?可没有了!”

    春涧会意,连忙不再说。

    纪明遥却坐不住了。

    这么热的天,做了这么多菜,他还在厨房吗?

    “给我拿把伞。”她说着已站起来,自己找伞,跑出门外。

    她一路快步向厨房走,却只在半路遇见了提着食盒的金嬷嬷。

    “二爷去书房洗澡了!”金嬷嬷忙笑道,“这是三道菜和长寿面,姑娘先“先送去我房里不对!”纪明遥改口,“快把所有菜都端来书房!”

    她转身就向书房跑。

    崔珏在书房浴室听见了夫人的脚步声。

    很急。

    他甚至能听到夫人急促的喘息。

    “二爷、二爷?”夫人在浴室门边问,“你快好了吗?”

    “快了。”崔珏加快动作,“夫人稍等。”

    夫人似乎离开了门边。

    崔珏迅速沐浴完毕,穿好衣衫。

    夫人正在堂屋桌边吃面。

    “别的菜能放一刻,面等不得。”夫人对他笑,“我就先吃了,没等你!”

    “怎么样”崔珏喉间发干,“还合囗吗?”

    “好吃!好香啊!但长寿面,我就不分你了。”夫人拍拍身边,“二爷不饿吗?”

    夫人的确是高兴的。她很高兴。

    在夫人身旁坐下,崔珏注视着她吃光了一整碗面,甚至连汤底都喝尽了。

    “二爷。”纪明遥唤。

    “我在。”崔珏回应。

    “这是我这辈子收到过的,最好的生日礼物。”纪明遥认真告诉他。

    她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过家人亲手做的长寿面了。

    上次还是上辈子。

    姥姥还在的时候,不管再忙,每年到她生日,一定会亲手给她下一碗面,做几道她爱吃的菜。

    十五岁后,就再也没有了。

    那可真是好久了哇!

    纪明遥忽然很想叫他的名字。

    “崔珏?”她试探。

    在古代,对平辈直呼其名,其实算非常没礼貌、不尊重人。尤其,崔珏还是她的“夫君”。

    但今天她过生日。她想任性一回。

    她还没叫过他的名字。

    崔珏心间一颤。

    分明被直呼姓名,他却没有感觉到任何冒犯与不快。他甚至想,再听更多。

    “我在。”他握住夫人的手,“我在。”

    “崔珏?”纪明遥又唤一声。

    “我在。”崔珏依旧认真回应。

    “崔”纪明遥稍稍停顿,改了称呼,“崔明瑾?”

    这是他的字,她也没有叫过哎!

    崔珏吻上了她的手背,又吻到她指尖。

    他笑:“我在。”

    景德九年,七月十九日。

    皇帝祭告天地、宗庙。

    封后大典始。

    七月二十四日,皇后敬受册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