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广州和谈-《超级科技强国》
第(2/3)页
丁伦是缅甸边境地方腊戍的村民,经常带着缅甸丛林里的山货或者石头来中国对于他们来说,跨越国境只需要一张中国边防机关签的证明
作为一个靠山吃山货,靠山吃石头的缅甸人,缅甸腊戍通往瑞丽的这条贸易线就是他的生命线
缅甸人只有名而没有姓,从时候,别人还叫他‘貌丁伦’的时候,他就和那些叔叔伯伯们一起来中国这方做生意,不过那时候,中国这边的村镇和缅甸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人多一些外,都是木房子,破破旧旧的
然而,这些年,他见证了中国边境城市瑞丽的飞崛起,而这个时候,他已经被人称作‘郭丁伦’了从当年的孩‘貌丁伦’,变成了同辈人口中的郭丁伦,是个成年人了从当年只能用背篓背两块石头,到今天能挑一大筐山货,或者一大背篓玉石毛料了
中国人先是提出了边境的概念,随即这里出现了军队的哨所,中国人并没有蛮横地改变他们的贸易习惯,而是让他们去边防哨所领取临时通行证,这种证件的有效期只有来回两次,当天有效,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持有这种证明的人却不会遭到那些看起来威武无比的人的任何刁难
接着,他现中国人的村子开始修学校了,那些以前满村子跑的屁孩渐渐地看不到了,都跑到教室里坐着,据念书了,听说他们每顿午饭都是免费的,这让丁伦羡慕不已
回头看看身后跟着的儿子,**岁的光景,已经背上背篓,装着山货跟自己跑边卡了
再后来,中国人的村镇开始繁华起来了,修房造屋的事情也多了,甚至还有人开始修建马路听说对面的中国人,家家户户都能种上一种神奇的水稻,但缅甸人即便是从稻田里偷一把回去留作来年的种子也没有用,因为第二年,这些种子大半都是稗种了
他甚至去过一次瑞丽,那里已经有四五层高的楼房了,让她有一种身在梦境的感觉
随着中国西南逐渐富裕起来,边境贸易也越来越达勤劳的缅甸人从缅甸一方源源不断地将土特产,木材,玉石毛料,甚至是毛皮,宝石等等,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
而在中国,他们甚至可以在边境乡场上买到火柴、钉子、孩子喜欢的气球、肥皂、甚至是猪肉糖果等等缅甸一边的边境村落乡镇,一无所有,即便是杂货店里摆的商品,也全是从中国这边买回去的
这次他带了一些上好的玉石毛料,准备去换一笔钱,有了资本,又有了进货的钱,他就可以在老家腊戍开个杂货店他想和对面那些曾经和他打交道的贸易贩子们一样,从跑腿子的人变成坐店的人
来到了中国的边防哨卡,丁伦又站在了第一的位置,早早地天不亮就带着儿子来排队了早上七点,边防哨卡的军人们准时升起了一面中国人的国旗和军旗,随后几名持枪的边防士兵列队走向哨卡大门处警戒
今天为什么没有打开哨卡呢?
丁伦有些疑惑,以前这个时候,哨卡应该打开了,中国人的边防工作人员也将开始放通关证明
“您好,尊敬的长官,请问今天几点开放哨卡呢”丁伦对这些威武不凡的士兵一直保持着近乎仆人般的心翼翼,不过他对这些士兵的印象不错,他们从不卡拿要缅甸人的东西,不打骂自己这些‘外国人’,只要不触犯他们的规定,或者不擅闯,他们甚至会在你通过哨卡时,帮你拉一把背篓
“你好刚刚接到上级命令,腊戍通往中国的口岸将即时关闭,一切闲杂人等不予进关”士兵啪的一声立正,左手持枪,右手拍在枪上,严肃地说了一个令丁伦失望无比的不开关理由
“尊敬的长官,您看孩子这么也跟着一起跑生意,挺不容易的,冒昧地再问一下,大概什么时候会再次开关呢?”丁伦身后的人也听到他和人的对话,这些中缅边境的缅甸人,都是会说汉语的,甚至使用西南的人民币听到关口关闭,每个人都眉头紧蹙,却又不敢喧哗
“抱歉,军事机密,无可奉告”士兵严肃地回答道,随即一个转身立定,不再理睬这些缅甸边民
同样的事情,生在中缅边境各个口岸
英国人开始从各个方面得到不利的情报,比如,中国人的战机正在向瑞丽机场大规模云集,而两个师的主力部队是连夜开拔来到中缅边境,与瑞丽的两个师形成犄角,随时可以对缅甸起全面进攻
蒋介石的情报人员回去的‘详细情报’也被作为英**方的重点参考情报
在国民党间谍的讲述中,他们见到了昆明通往瑞丽方向的公路上,成群结队的卡车,正在运送着作战物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