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匈奴斩使!-《末世灾变:我的熟练度面板》


    第(3/3)页

    秦汉之时就已经有了“布告”。而且布告主要有种形式。一种信函、公文的方式,比如《史记》中记载:“吕氏所立三王……事已布告诸侯……”另一种则是我们熟知地张贴榜文。古代城市都有专门贴布告的“布告处”,什么新政策、新事情、悬赏捉拿等等都在那看。这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户外媒体。

    露布其实也是一种布告,最晚在汉朝就有了。它是把事件和政令写在布帛做的小旗子上,比如军事捷报、大赦天下等等,由兵士骑马一边跑一边高举露布,有时还一边大声嚷嚷。

    这应该是最早的多媒体,至少也是最早的“车身广告”了。

    邸报、小报和小本

    邸报最早出现在何时还无定论,但很多人认为西汉时期就有了。西汉时候是郡县制,各郡在首都都有办事处,这些办事处被称为“邸”。这些邸中都有常驻官员,他们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将朝廷的决策、动态以及对本郡县的指示等,写在布帛、竹片上,传递给自己的郡县。这就是最早的邸报。

    随着印刷术的出现,邸报也渐渐改为纸张印刷,其内容比原先要增加了许多。而唐时的邸报被认为是我国报纸的开端。从北宋开始,在民间还出现了“小报”,到南宋就颇为普遍。这种“小报”多是由民间制作,内容多是议论时局和政事。

    “小本”是元朝时候流行的,印刷精美,也是民间刻印的。主要传播的还是以朝廷消息为主,但增加了很多学术的、科技的包括经济类的内容。小本可以看作是小报的一种延续。

    其他还有如刻在木牌上的牌报,印制在旗子上的旗报等,都是以前“露布”的延续。供人骑在马上,一路走一路宣传。而“揭帖”则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宣传单,一印就是一大堆,供人在市集、大路等地的人群中大量散发宣传。

    这些都是方式,而对于一个知识份子来说,青楼无疑是消息传播最快最省事的地点。

    原因很简单,正所谓才子风流,风流才子,青楼这种寻花问柳之地,正是各个读书人喜爱汇聚之地,在这里有什么消息传遍开来,这些读书人就会第一时间知道。

    只有读书人知道了,回去之后才能更快的散播给各地的百姓,进而让这样的消息广为流传。

    匈奴斩使的事情无疑足够劲爆,再加上又是李明这个金科状元这么吸引目光的人物主动带动,消息瞬间火爆了。

    青楼带动的读书人主动传播,外加官方布告,消息飞快的传遍了天下,引得全天下群雄震怒。

    在此之际,朝廷发布讨匈奴檄文,对匈奴正式动兵!(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