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日落息-《走进新农村,带领乡亲发家致富》


    第(1/3)页

    第121章  日落息

    谭晓薇和村里商定了各种细节,谭正勋他们还是开了个小会,决定按照她的想法来,今年先试试。

    临河的那些田荒着也是荒着,万一真搞起来了呢?

    这几年村子里的年轻人的都外出打工了,没办法,年轻人嫌种地辛苦,收入又少。

    谭正勋上任后一直在想办法,能让年轻人不再往外跑,安心呆在家里搞事业。

    可是没有好的想法和项目。

    再说了,跟土地打交道确实是很累的一件事。

    如果谭晓薇这个想法和项目能搞起来,那年轻人回乡的几率就大很多了。

    他们的家乡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有干劲的年轻人来建设。

    像谭晓薇这样的就很好,不单自己赚到了钱,还带动了那么多生活困难的村民,在这一点上谭正勋都有些自愧不如。

    他的这些想法也就村里的几个干部知道,不过大家都是有心无力。

    受文化水平和世面的限制,他们还在按照老一辈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村庄。

    是时候发生点变化了!

    既然决定了,那就好好干。

    谭晓薇约了谭正勋,一起到了市里的农业部门,询问了一些值得种的水稻品种,买了几百斤种子回来。

    拖拉机在河岸边“突突突”的响着,谭晓薇站在田埂上,这里有她儿时的记忆。

    那时候家里人手少,她每到假期就会跟父母一起下田,拔草,守水,割稻,晒谷,插秧,就没有她不会的。

    因为没有机器,家里也没有牛,双抢的时候她和父母还要把稻茬踩到泥里,再用楼梯把田面拖平,现在想起来都还能记得那时候空气中的味道,和那能把人晒焦的日头。

    村里人知道她也是做过农活的,不过这些年已经很少做了。

    把田整出来后,谭晓薇和谭正勋等人就开始浸种,做秧田,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清明时节雨纷纷,山村里的春天早就到了,清明时已经是一片青绿。

    谭晓薇和村民们一起劳作,还学到了不少经验。

    她把店里的活暂时让施若晨管着,在村里足足忙了半个月,一天活都没落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