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众所周知,在东晋时期,寒门要想入仕进取,需要得到世家大族的提携和引荐,但顶多也只能担任一些不入流的职位。 刘穆之在京口渐有名气之后,被琅琊内史江敳聘任为主簿。 主簿即幕僚,魏晋时多由大臣自行招募,主管文件档案印鉴并出谋划策,由于主簿职低位卑,大多数人往往终身无成。 江氏为显族,江敳父江虨,官至吏部尚书、右军将军、尚书仆射。 刘穆之就娶了江氏家族江嗣的女儿为妻,其目的是想借江氏之助力以求仕途通达。 但是,由于高门士族排斥寒门士族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江氏不但没有帮助引荐刘穆之,反而还时常戏辱他。 刘穆之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政务才能,但是并没有在主簿任上显达,有时甚至食不果腹,归根结底,这是士族专权的东晋门阀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豪门士族的代表桓玄公然称帝,预示着一个纲常颠倒旧制度崩塌时代的到来,也预示着以刘穆之为代表的寒门士族的历史机遇即将到来。 刘穆之身处交通便利、消息灵通的畿辅京口,对天下局势和各方政治势力有深刻的了解。 不过刘穆之迟迟没有投靠他人,直到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刘裕率领北府诸将在京口起义,刘穆之这才投效了刘裕。 刘裕出身卑微,以军功起家,早年曾追随北府名将刘牢之,在和孙恩卢循起义军作战中屡立功勋,因此凭借战功在北府军中有了一定威望。 刘牢之死后,刘裕便顺理成章的成为北府军中的头面人物。 元兴三年二月,刘裕率北府军诸将起义反抗桓玄,攻克京口,被众人推为盟主,移檄京邑。刘裕的部下何无忌向他推荐了刘穆之,刘裕大喜,当即聘为主簿。 做出投靠刘裕的选择,是刘穆之多年以来对各方势力反复思考后作出的抉择。 他选择刘裕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刘裕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政治谋略和政治人才,他们都出身于寒门,没有门阀阶层之间的隔阂。 再一个,刘穆之是一介寒士,除了满腹韬略之外,一无所有,他必须依附他人、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