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贞观之前的魏征虽然也很有才华,但却并不知名。 真正让魏徵名垂千古的,还是他在唐太宗时期的“直言犯谏”。 正所谓“文死谏,武死战”,一个国家想要蒸蒸日上,必定会有赌上一切为之奋斗的伟大先驱!】 【历史上“武死战”的名人有许多,丁汝昌、卢象升、姜维等等都是。 不过历史上虽然也有许多言官,但真正名垂千古的却不多,魏征是一个,包拯又是一个,其他人恐怕就差点意思了。】 “丁汝昌是谁?好像没听过啊!” “包拯是哪个朝代的人?会进入排行榜吗?” “没有听说过,应该是后世的吧。” “包青天啊!那肯定是了啊!” 【不过要当一名“诤臣”可不容易,首先你得遇到一位心胸开阔的皇帝,不然下场恐怕不太好。 比如大明朝最有名的谏臣刘伯温,虽然他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大明基业,但自己最后却落得客死异乡的结果,不免让人无比的惋惜。 因此作为谏臣最重要的前置条件就是:一定要遇到一个心怀宽广,心怀万民的皇帝! 这样才能有个的结果,不然恐怕只有一条不归路。】 老朱感觉自己又被苏迁洗了一次脑袋,不过他脸皮厚,还能稳得住。 【被称为千古第一谏臣的魏征,便是遇到了一位好君主,一位心怀宽广、心怀万民的好君主唐太宗李世民。 他帮助唐太宗建造了大唐繁荣的基础,李世民也成就了魏征的一朝谏臣,青史留名,使魏征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学习模仿的楷模、榜样。】 “朕和魏征乃相互成就,共创繁荣盛世,此乃一段佳话!”唐太宗李世民的自夸,多少还是显得有些不要脸了。 【然后,要想当一名优秀的“诤臣”还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深谋远虑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没有知识、没有智慧、没有眼力和胆识,那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吗?】 “?” “朕怎么感觉这句话味道不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