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是?”田辛看着赵泗手里的种子疑惑的开口问道。 “叶调国的使者入秦,这是带来的棉花种子。”赵泗脸上带着笑容。 “棉花是甚么东西?粮食种子?”田辛接过赵泗手中的种子两眼放光。 目前五谷园和兽苑的工作都由田辛以及跟随其学习的农家弟子负责,田辛已经开始汇总粮食的伺弄手法以及人为选育,不过在这个时代科研手段比较粗糙,五谷园建立拢共不到一年,暂时总结出来有用的经验算不上太多。 农业就是这样的,种子从生长到成熟需要时间,就是需要时间来硬磨,不断的试错,不断的对比。 赵泗为此还特意在五谷园给田辛开了一片不受璞玉光环滋润的实验田。 为的就是以防自己死后大秦粮食亩产大幅度降低而引发社会动荡。 几十年的时间,在不断对比人为选育的情况下,农业上也够汇总出来一些有用的经验了。 田辛现在忙得很,整天带着自家弟子展开农业研究,虽然诸子百家都有一颗涉政之心,但是田辛年纪大了,倒是能够沉的下心来搞科研。 “和麻差不多,用作衣物布匹,不过相比较于麻,产量更高,更加保暖,穿起来也更加舒适。”赵泗开口道。 人之一生,离不开衣食住行。 麻之所以能够跻身五谷,就是因为其纺织性。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穿的上丝绸缣帛。 正儿八经的底层人,穿的都是粗粝的麻衣,也正因为麻被人为驯服,纺织技术开始发展,人类才能够逐渐从原始变得文明。 衣物布匹,对于文明的进展是重中之重。 但是中原地区只有麻,没有棉。 这是出海归来的时候赵泗所没有想到的,等到归秦以后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是追悔莫及。 好在始皇帝再赵泗的劝说之下重启海路,才得以弥补遗憾。 “你说的产量多一些,是多多少?”邹奉用极度怀疑的目光看向赵泗。 不是不相信赵泗,实在是赵泗在这方面太保守了啊。 之前赵泗还说过红薯土豆亩产五百斤往上呢。 这小子在这方面总是分外保守了一些。 不会,又是那种拿出来能够直接取代现如今原麻生产的农作物吧? “不好说不好说,没个定数,等到种出来再看,而且棉花种子不止这些,出海船只过些年应该会带回来新的种子。”赵泗拨弄了一下田辛的盆栽土豆。 印度棉又称亚洲棉,大概在宋朝时期传入中国,是粗绒棉,纤维粗短,产量也比较低,不怎么适合机器纺织。 更好的棉花是南美洲的长绒棉和中美洲的细绒棉。 长绒棉纤维长、强度高是其特点,适合于纺高支纱。 细绒棉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是其特点,可纺中支纱。 在棉花传入中原之前,中原地区被褥多以木绵填充,产量低,保暖也没那么好…… 印度棉再怎么差也比木棉和麻强多了,等到荆去到美洲再回来还不知道要多久,暂且先用印度棉过度一下,回头再把羊毛脱脂工艺琢磨出来,再把纺织机科技树点起来,大秦人民就可以摆脱衣紧之忧,游牧民族也可以愉快的能歌善舞,海外国家也可以快乐的接受大秦的商品倾销,属于是造福全世界了。 赵泗并不排斥战争,开疆扩土,文化融合,最后都离不开战争一锤定音。 但是在没有一定的科技基础的情况下,哪怕能够横跨三州,也只能昙花一现不能长久。 “说的我都想现在种下了,可惜现在天气已经冷了下来……”邹奉叹了一口气。 “北方苦寒,能耕种的时节实在太少,若是能在岭南再开一处园子就能节省不少功夫了。”田辛试探性开口。 赵泗表示赞同,像中原之地四季分明,五谷园的科研工作确实十分耽误时间,毕竟璞玉光环可不会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也不能让农作物顶着大雪茁壮生长。 一年最多种两季,浪费时间的很。 南方地区温度条件确实比中原地区温度更加适宜。 大规模耕种现在不谈,开发都没做好,到处都是瘴气不说,而且南方山林也丘陵密集确实比不上平原。 但是五谷园去南方开一块实验田没甚么问题。 “回头我会禀报陛下,去联系一下赵佗,开一处几顷的耕地问题不大,那地方到处都是瘴气,漫山遍野抓不到人开荒,送人过去倒是轻易。”赵泗笑了一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