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几人陆续过关进场,寻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等待考试开始。 许玥趁这个时间,将包袱里的东西拿出来放置好,笔墨纸砚摆在正中间,防止被人“误碰”。 炭被检查的衙役弄成了小块,放进小火炉里,用火折子点了,就迅速的燃了起来。 许玥第一时间将手靠近小火炉烘烤,待手暖和了,曲伸几下,筋骨活动自如,一番动作完毕,刚好上面开始发答纸了。 高台上的县令注意到许玥,心中升起感触,眼神赞叹。 这位新县令姓曾,年近四十,虽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因家中贫寒,早年科考场上的许多弯弯绕绕都不知晓,吃了许多苦头。 以过来人的眼光来看许玥,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场上人人都是竞争对手,淘汰一个,说不定自己就进了,于是往年考场上,总有被污了卷子,碰了笔砚的考生。 到那时候,你再怎么哭叫也是无济于事。 还有冬日寒冷,手指容易僵直,匆匆忙忙应答的话,笔迹常有错漏,甚至污了卷面,要知道,每场考试发的纸都是有限的,少了可不会给你补上。 “此子是何人?家中有长辈有功名在身否?” 曾县令问左右。 小小年纪,自有静气,不骄不躁,即使是有长辈提醒关窍,但能够一一不漏的照办,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长得还赏心悦目。 有人在他耳边说了许玥的底细,曾县令抚着胡须,眉目之间露出一抹惊讶之色,他还以为这般出色的弟子,是哪位官宦人家的骄子。 原来只是乡间地主之家的孩童,不过天资聪颖,拜了那位冯意之为弟子。 咳咳,说起冯意之,曾县令嘴角控制不住的笑了起来,哎,不好说…… 又听到许玥在苏州曾留下的“琉璃”之名,曾县令看他更为喜欢。—— 辖地出了神童,这是他的政绩啊! 且同为文人,曾县令当然有一颗文艺的心,日常也好做些诗词什么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