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王根病重之时,又有王莽在旁随侍。 王根自然会把心偏向王莽。 且在他病中无法起床之时,王根便将自己手中的权力交给了王莽。 王莽成为继王根之后的又一位大司马,还被封为新都侯。 王莽成为大司马之后。 克己不倦,招聘贤良。 所受赏赐和以前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节俭。 在士族之中得到了好名声。 张伟则在旁边静眼旁观。 他并没打算插手王莽干政之事。 也没想过要阻止。 公元前7年。 刘骜崩逝。 大司马王莽立刻拥立皇太子继位。 刘欣登上皇位。 上位之后,他立刻重用太后和皇后一族。 王莽被逼无奈。 只能就此请辞。 然后回到封地新都,闭门不出,安分谨慎。 以此培育自己的名声,好为自己的复出做准备。 随着王莽离开。 王氏一族在朝中的地位日渐下降。 甚至已经到了微末状态。 不负当年五侯同朝的盛况。 在此期间,张家谨慎了很多。 王家被扳倒之后。 男刘欣就此请辞。 远离朝堂。 回到王家故居之地,休养生息。 整个朝堂之上就只留张伟一人。 张伟虽然位列九卿之一,但权力不是特别大。 也不会让人担忧。 无论是刘骜,还是现在的刘欣,对张伟都很是放心。 张伟在刘欣上位之后。 便不再理会前朝之事。 而是默默的编篡自己的农典! 公元前1年。 刘欣去世。 由于没有留下子嗣。 王太后在皇帝驾崩后的当天,就起驾回了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 不久之后便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朝臣会议,纷纷举荐王莽。 王莽在朝中的声望很高。 在民间也颇有美名。 尤其是在王莽居于封地之时。 由于次子斩杀家奴,为了博得美名。 他竟将自己的儿子直接乱棍打死。 以此给家奴赔命。 这一举措让王莽在民间的声望很高。 让他在民间和朝堂之上的声望日益增加。 刘欣去世之后,王太后执政,自然想让王家的人重新进入朝堂。 王莽便有了机会。 虽然有人反对,但大势所趋,王莽还是重归朝堂。 不久之后。 王太后便让王莽担任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及禁军。 大权在在握的王莽,拥立9岁的汉平帝登基。 由于陛下年幼。 而王莽有大权在握。 再加上之前的一系列被贬之事。 王莽做事越发谨慎,而且暴露自己的野心。 他在朝堂之上排除异己,党同伐异,把反对自己的人全部排挤在外。 重新拔濯,顺从他的人。 张伟在得到此事之后。 没有任何表示。 在王莽的再三邀请之后,张伟都不为所动。 一直待在自己的位置之上,著书立作,两耳不闻窗外事。 王莽见自己说不动张伟。 便不再做无用功。 反正张伟也不会阻碍自己。 没有张伟阻碍,王莽做事越发的无所顾忌。 公元1年。 王莽给自己加封,让自己成为太傅,且领四辅之位。 其余的人都为他的心腹。 有的人为太师,太保,少傅。 皆在三公之列。 这几人独揽大权,除却封爵之事以外,其余的事情皆有几人决策。 一时之间。 王莽风头无量。 公元二年。 大汉大旱,并发蝗灾。 青州百姓流亡。 王莽得知后,主动带头,将自己的半副身家捐了出去,以此来安置流民。 其他官员见状,纷纷效仿。 在赈灾之时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更让青州百姓得到稳妥安置。 让那些流民也得到了短暂的喘息之机。 此事之后,有无数人宣扬王莽的好名声。 甚至觉得王莽可以和圣人比肩。 这消息传到张伟耳边的时候,张伟一笑置之。 并未理会。 公元二年年末。 张伟看着面前的农典,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几年时间,他的著作终于有了一定成效。 这本书一定可以让他名垂青史。 甚至能让后世的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这几年的日夜劳作,张伟心身俱疲。 身子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将典籍完成之后,直接吐血晕倒在书房之中。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