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武勋的前路!-《大明第一莽夫》


    第(2/3)页

    当然,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对大明只会是好事。

    毕竟,适度的文武之争,怎么也比无休无止的党同伐异,要好得多!

    嘉靖朝的严嵩严党与清流之争,万历朝的张居正革新派与守旧派之争,还有那赫赫有名的东林党……

    一想到这些空喊口号祸国殃民的文臣缙绅,汤昊就觉得腻歪得很!

    可以预想得到,此次战事结束之后,泼天大功之下,混吃等死的勋贵集团,就得迎来一股新鲜血液。

    一群绵羊里面,要闯进来一群嗜血的凶狼了!

    一想到那种场面,汤昊嘴角就忍不住微微扬起。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武将勋贵的传承还没有找到,中央军校的设立也要提上日程了。

    只有如同文臣缙绅从科举制度中源源不断的获得新鲜血液那般,设立中央军校源源不断地为大明王朝培养合格优秀的军事将领,才能确保大明代代都有将领坐镇,不会陷入无将可用盛极难继的尴尬境地!

    大明勋贵体系,除了那些宗室勋贵和外戚勋贵之外,便是以公、侯、伯三等爵位为主体。

    这三等爵位,又分流爵,与世爵。

    流爵,自然就是不能传给后代子孙的爵位,一般都是新晋伯爵,比如咸宁伯仇钺,他没晋升为咸宁侯之前,这个咸宁伯爵就是个流爵。

    而世爵,自然就是世代传承,与国同休,这也是目前大明勋贵集团的主体。

    只有获得世袭诰券,才真正称得上是进入了勋贵集团,可以将爵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人。

    而在这个主体中,又以开国辅运得爵者,为最尊贵,可惜数量也最为稀少。

    逃过洪武末年大血洗的开国勋贵,也就只剩下了那么一两家。

    其次,便是奉天靖难勋贵,现存数量最多的勋贵,因为文臣缙绅的刻意打压,大部分都沦为了混吃等死的蛀虫米虫!

    当然,这个潜规则,在岁月的消磨下,影响力已经接近于无。

    现在,大明王朝出现了一批新的勋贵,那就是以中山侯汤昊为首、诸如临江侯马永、济宁侯邓伯颜、江夏伯徐天赐、武安伯常阔海、应昌伯汤木等人在内的京军勋贵!

    这批京军勋贵正值壮年,巅峰鼎盛能打时期,所以不管流爵世爵,也不管哪一等,这股力量,一头闯入那死气沉沉的勋贵集团,无疑将会给大明朝堂,翻来一个新篇章。

    毕竟,汤木常阔海他们可不是那些混吃等死的开国勋贵和靖难勋贵,靠着父辈荣光度日的纨绔废物可以比拟的。

    他们一个个都是实打实的创业者,军功累累,战功赫赫,无疑是一群悍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