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他们这些运司官员,哪个不是贪腐了成千上万两银子? 从第一刀开始,围观百姓全都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喝彩之声。 起初,所有官员都以为,那《大诰》只是个笑话,没有人把这等酷刑重典当回事! 拥刘反曹的罗贯中,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直接让曹操毁誉参半的历史形象,成了彻头彻尾的乱臣贼子。 “而且本侯还差人将长芦盐场的情况,分别送去了其余盐场告诉那些灶户盐丁,估摸着其余盐场距离暴乱也不远了!” 韩文终于忍不住开了口。 “要不要试试?” 韩文被气得满脸铁青浑身发颤,却是发作不得。 毕竟这中山侯汤昊就是个活脱脱的疯子,而且杀人不眨眼的那种! 他哪里敢赌,这汤昊敢不敢揍自己啊! “汤侯,你这样做,置朝廷余何地?置陛下于何地?” 一旁屠滽沉声开口道:“盐课居国计之半!” “盐场暴乱将会致使朝廷财政收入暴跌,这个责任你中山侯担得起吗?” “屠总宪,别给本侯扣这么大的帽子,本侯还真担不起!” 汤昊懒洋洋地轻笑道:“本侯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们二人心中比谁都清楚,大家都不是傻子,所以不用在这儿说这些废话了!” 听到这话,韩文和屠滽顿时一怔,随即面面相觑。 汤昊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盐政! 他这是在逼迫朝廷对盐政盐场制度改革! 还是那句话,盐课居国计之半,盐税占据了国朝财政总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所以轻易间没人敢对盐税进行更改! 哪怕是弘治年间,官员集体不愿就运司之职,朝野关于振兴运司的呼声不绝于耳,所以弘治皇帝才尝试着对盐场运司改制,但也仅仅只是盐场运司罢了,并没有触动其他。 为什么? 因为盐场利益动人心啊! 运司为什么会糜烂? 因为各方势力全都卷入其中渔利! 朝堂缙绅,地方士绅,武将勋贵,皇亲国戚…… 有一个算一个,没人不喜欢白花花的银子! 食盐暴利,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 谁控制了食盐,谁就等同于是拥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 那汉朝的吴王刘濞封国东临大海,煮海为盐采铜铸钱,积攒财富足以敌国,吴国之富饶冠绝各大诸侯国,最后兵强马壮的吴王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七国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还有与太祖高皇帝角逐天下的张士诚,早年间不过是个私盐贩子,积攒下了巨额财富,趁着元末乱起自立为王,摇身一变成了军阀枭雄。 食盐暴利由此可见一斑,没有人不动心。 所以只有运司糜烂,各方势力才能更方便地从盐场谋利,才能从这食盐上面分润到利益! 当年硕德老臣王恕响应朝廷号召,对运司进行改制,“以二甲进士选副使,三甲选判官及杂以考选前列举人铨补,三年查有成绩,会经荐举或节年考语俱优者,副使比照知州推升各部员外郎,判官比照知县推升各部主事”。 他这办法好吗? 当然好,而且可谓是立竿见影,这一举措使得“一时人各自奋,各运司称为得人”。 可最后结果呢? 王恕被强行逐出了朝堂! 随着他的致仕,这一举措立刻就被叫停,即“人亡政息”!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王恕可是历仕英宗、代宗、宪宗、孝宗四朝的硕德老臣,扬历中外四十余年,一直以“刚正清严”载誉朝野。 可就是因为这场运司改革,他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最后被逼得不得不致仕归乡,被各方势力给联手逐出了朝堂! 这就是贸然改动盐政的下场! 弘治五年,叶淇变法,弘治六年,王恕致仕。 自那以后,弘治皇帝不再过问运司盐场之事,只关心每年的盐税是不是有那么多,那就已经够了。 说得再直白一些,帝王将相全都知道,盐政利润从来都不是朝廷得了,而是太多势力从中谋利了,根本就阻拦不得。 皇帝陛下为了银子都可以支持纳银开中,权贵公卿见了,那还有什么好想的,继续从盐政里面捞银子呗,而且还是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地贪腐受贿! 这就是为何运司日益糜烂的真正原因! 现在,中山侯汤昊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既然从中央施政到盐场这条路行不通,他汤昊就反过来为之! 你们不是想要从盐场捞银子吗? 你们不是可以集体打压任何想要改革盐政之人吗? 那好啊,那大家就都别干活了,所有灶户盐丁全部罢工暴乱,直接让大明六大盐场全部停摆! 这下子,朝廷也不得不出手,对盐政改制肃清运司了! 如若不然,盐场一日停摆,盐税就会少上一分,到最后连最基本的盐税收入都无法保证! 他汤这么做,不只是损伤朝廷利益,更是损伤所有势力的利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