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是!” 一如刘大夏的姻亲王俨,就因为刘大夏与马文升之间的恩怨,被马文升给压制得死死的,终其一生都不得晋升半步,这就是天官大人的权柄! 此刻在天官值房里面,马文升正在与一名相貌坚毅的官员对弈。 “大人,汤侯……真的做错了吗?” 此话一出,哪怕是天官马文升都有些吃惊,他深深地看了眼前人一眼,随后又失笑摇头。 “济之啊济之,你现在的想法,很是危险啊!” 此子不愧是他最看重的贤才干吏,这份智计与才干,足以成为他马文升的接班人,做下一任的吏部尚书,天官大人! “事实上,今日廷议的赢家,不是文臣缙绅,而是汤侯与皇帝陛下!” 济之话音一落,门口却突然响起了一阵掌声。 “济之啊济之,你果真有宰辅之才!” 听到这个声音,马文升脸色瞬间冷了下去。 而济之则是急忙起身,躬身向来人行礼。 “下官王鏊,见过元辅大人!” 王鏊,字济之,南直隶苏州人士,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随父北上入京师,习业于国子监,其文一出,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颂,侍郎叶盛、提学御史陈选感到惊奇,称他为“天下士”。 成化十年,王鏊乡试取得第一名“解元”,成化十一年,在礼部会试又取得第一名“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被授为翰林编修,一时盛名天下。 正德元年,王鏊守父丧制结束,经天官马文升举荐,被起用为吏部左侍郎。 因马文升年龄太大且耳朵不好使,眼睛也迷糊了,因此吏部事务大多出自王鏊之手。 他,是马文升选定的接班人,下一任天官大人! “免礼!”刘健上前扶起了王鏊,随即温声道:“济之,在这吏部干着可习惯?” “那李东阳长期告病在家,估摸着时间也不多了,要不老夫上奏陛下,举荐你入阁……” “刘健!”天官大人怒了,“老夫还没死呢!” “当着老夫的面儿,挖老夫的墙角,伱刘健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天官大人何必动怒,都是为了陛下办差,在哪儿做事都是一样的嘛!” 刘健轻笑着坐了下去,只是不再提及调王鏊去内阁一事。 有些事情,说一次可能是玩笑话,但说两次说三次,那就是来真的了。 马文升说的不错,他还没有死,这不要试图激怒一位天官大人。 眼见两位巨头正在交锋,王鏊识趣地就准备转身离去。 至于方才元辅大人所提及的入阁一事,王鏊心中没有任何波澜。 进入内阁,与留在吏部,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道路。 或许入阁之后可被私底下敬称为“相”,但是真正要论实权的话,大明部寺监,没有任何一个比得过吏部! 然而正当他准备离去的时候,马文升却是冷声开了口。 “不用离去,就在一旁听着!” “多听听这些,对你日后执掌吏部有用!” 听到这话,王鏊上前关好房门,然后恭恭敬敬地站在了马文升身后。 见此情形,刘健笑而不语,他很清楚这是马文升的反击,想要以此证明王鏊的选择。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接下来这场会晤。 刘健拿起王鏊的黑子,自顾自地落子,继续下起了这场残局。 “天官大人,近些日子身体可好?” “呵呵!”马文升冷笑了一声,“怎么?巴不得老夫赶快去死,好让你内阁独揽大权是吧?” “嘿,老夫偏偏就不死,就要咬着牙撑着,气死你这个匹夫!” 私底下关起门来交流,言语之中也就没有了那些顾忌。 更何况马文升一向脾气火爆,行事雷厉风行,本身就看不惯刘健,哪里还会给他好脸色。 事实上,马文升与刘健之间的恩怨,主要还是因为内阁权柄扩增的问题。 内阁自从拥有了票拟之权后,权柄与日俱增,加之又有人故意培植党羽,致使现如今的内阁隐隐有了凌驾于六部之上的趋势! 正是因为如此,弘治皇帝临终之前,才会拉着马文升请求他一定要守住吏部,只要吏部有马文升坐镇,就绝不会变成内阁的附庸! 此外,那就是马文升和刘大夏、李东阳等湖广乡党之间的恩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