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怒骂了一阵后,小皇帝也有些累了,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 “对了,郑和档案你拿到了吗?” “那是自然!”汤昊点了点头,“刘大夏就是个贪生怕死的伪君子,表面上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实际上也就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 废话! 你把人家孙子都绑了,人家能不怕你吗? 小皇帝心中一阵腹诽,不过并没有说出口。 “野人,那郑和海图就这么重要吗?” “重要!”汤昊神情严肃地开了口。 “你知道太宗文皇帝,当年为何要让郑和下西洋吗?” 这个问题,似曾相识,所以小皇帝有些发蒙。 “野人,你不是说过了,太宗皇帝这是想……” “那只是其中之一,更为关键的是,郑和下西洋是推动永乐新政的国策!” 汤昊沉声道:“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教过你一个办法,那就是换位思考!” “如若你是太宗文皇帝,刚刚踏着尸山血海即位称帝,内有大批南臣缙绅不肯屈服怀有异心,外有劫掠寇边的鞑靼瓦剌,你该怎么做?” 此话一出,朱厚照顿时愣住了,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了进去。 太宗文皇帝,可是朱厚照最为钦佩崇敬的老祖宗,一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可是,那永乐初年的朝堂,真就太平安稳吗? “永乐初年的朝堂,远比你现在面对的正德朝堂,还要凶险万分!” “那个时候,太宗刚刚即位,面对的是一个因为内战被打崩了的大明朝廷,还有对他敌视仇恨的南臣缙绅,还有始终贯穿整个永乐朝堂的夺嫡之争……” “夺嫡争斗,南北之争,文武之争……你不妨想一想,如果是你,你能怎么做?” 这句话,直接把朱厚照给问懵了。 嘶…… 他能做什么? 夺嫡的是自己儿子! 争斗的是南北缙绅士绅! 还有历代王朝都存在的文武之争! 这三者叠加起来,朱厚照一想瞬间脑袋都大了,哪里还有什么解决之策。 不得不承认,他现在这正德朝堂的局势,只是面对文臣缙绅,确实远没有太宗文皇帝当年那般凶险。 那么,该怎么做呢? 一时间,朱厚照陷入了沉思。 “太宗文皇帝想要大治天下,想要缔造盛世,那必须另谋新路!” “万事开头难,永乐新政,关键是如何迈出第一步!” “太宗文皇帝是怎么做的?” 小皇帝身子一颤,随即反应了过来。 “郑和下西洋?!” “没错!” 汤昊含笑点头。 “太宗文皇帝认为,当时最合适的突破口,是冲开片板不得下海这块坚冰,如此才能振聋发聩,势如破竹!” “太宗文皇帝不是什么长于妇人之手的无能皇帝,更不是什么“何不食肉糜”的昏庸皇帝,他是一生征战杀伐的铁血帝王,所以他要不顾一切地使大明复兴,重振雄风!” “永乐皇帝决不做温饱即安的井底之蛙,永乐新政就是要从国策的根本入手,奠定一代盛世之基石,而开海解禁就是永乐皇帝陛下选定的盛世基石,更是推动永乐新政的主要国策!” “永乐开元,举国上下掀起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大造海船的热潮,而此后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壮举,大明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再说得直白一点,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和郑和下西洋,这就是太宗文皇帝推行永乐新政的三辆马车,拉动了永乐初年的新政改革,直至缔造出了一个永乐盛世!” “而你我君臣二人想要中兴大明,同样需要这样一项可以作为盛世基石的根本国策!” 汤昊一席话,讲得小皇帝热血沸腾,眼睛都开始变红了起来。 “中兴大明!” “根本国策!” “那就是……开海解禁!” 朱厚照不蠢,听了这么多他当然明白,汤昊想要做什么。 他想要开海解禁! 他想要再次下西洋! “可是,野人呐,文臣缙绅不会同意的!” 兴奋之后,小皇帝也不免叹了口气。 郑和下西洋,是汤昊口中的壮举,却是文臣缙绅口中的“弊政”! 尤其是当年刘大夏那畜生公然烧毁郑和档案后,更是将此事给彻底定了性质,有那么几分“盖棺定论”的意味。 自那以后,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郑和下西洋空耗国力,这些说辞成为了主流,以致于谁都不敢再在朝堂上面提起了。 怎么提? 文臣缙绅把持朝政统一口径,你敢提他们就敢骂你! 第(2/3)页